上证报专访刘煜辉:中国宏观政策的方向决定股票市场前景(一)
上海证券报专访
人物刘煜辉:微言大义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南怀瑾选集中关于“志在春秋”的解读是这样的:《春秋》是孔子著的,像是现代报纸上国内外大事的重点记载。也是孔子对一件事下的定义,他的定义是怎样下的呢?重点在“微言大义”。
认识刘煜辉还是1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他还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读博士。当时的感觉只是觉得谈话很投缘,于是乎,专家和记者之间的简单采访关系演变成朋友之情。
他自然...
上海证券报专访
人物刘煜辉:微言大义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南怀瑾选集中关于“志在春秋”的解读是这样的:《春秋》是孔子著的,像是现代报纸上国内外大事的重点记载。也是孔子对一件事下的定义,他的定义是怎样下的呢?重点在“微言大义”。
认识刘煜辉还是1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他还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读博士。当时的感觉只是觉得谈话很投缘,于是乎,专家和记者之间的简单采访关系演变成朋友之情。
他自然...
上海证券报专访
人物刘煜辉:微言大义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南怀瑾选集中关于“志在春秋”的解读是这样的:《春秋》是孔子著的,像是现代报纸上国内外大事的重点记载。也是孔子对一件事下的定义,他的定义是怎样下的呢?重点在“微言大义”。
认识刘煜辉还是1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他还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读博士。当时的感觉只是觉得谈话很投缘,于是乎,专家和记者之间的简单采访关系演变成朋友之情。
他自然...
上海证券报专访
人物刘煜辉:微言大义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南怀瑾选集中关于“志在春秋”的解读是这样的:《春秋》是孔子著的,像是现代报纸上国内外大事的重点记载。也是孔子对一件事下的定义,他的定义是怎样下的呢?重点在“微言大义”。
认识刘煜辉还是1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他还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读博士。当时的感觉只是觉得谈话很投缘,于是乎,专家和记者之间的简单采访关系演变成朋友之情。
他自然...
人民币升值如何能当万能全方
到今天,其实诸公应该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到今天,其实应该诸公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是升值促结构平衡,还是结构平衡去升值之“势”,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没想明白。政府或想明白了,但没法去做。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平等事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势凌厉,很快破掉...
人民币升值如何能当万能全方
到今天,其实诸公应该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到今天,其实应该诸公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是升值促结构平衡,还是结构平衡去升值之“势”,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没想明白。政府或想明白了,但没法去做。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平等事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势凌厉,很快破掉...
人民币升值如何能当万能全方
到今天,其实诸公应该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到今天,其实应该诸公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是升值促结构平衡,还是结构平衡去升值之“势”,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没想明白。政府或想明白了,但没法去做。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平等事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势凌厉,很快破掉...
人民币升值如何能当万能全方
到今天,其实诸公应该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到今天,其实应该诸公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是升值促结构平衡,还是结构平衡去升值之“势”,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没想明白。政府或想明白了,但没法去做。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平等事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势凌厉,很快破掉...
人民币升值如何能当万能全方
到今天,其实诸公应该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到今天,其实应该诸公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是升值促结构平衡,还是结构平衡去升值之“势”,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没想明白。政府或想明白了,但没法去做。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平等事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势凌厉,很快破掉...
人民币升值如何能当万能全方
到今天,其实诸公应该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到今天,其实应该诸公看清楚了,人民币自由浮动其实也就是止痛药和退烧药之类,实际效果如何,天知道。是升值促结构平衡,还是结构平衡去升值之“势”,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没想明白。政府或想明白了,但没法去做。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平等事件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势凌厉,很快破掉...
量宽是弥补政府财赤融资的缺口,本身不构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将美国QE3视为财政退出的替代物,这是不求甚解啊。QE本身是财政赤字融资的产物,换句话讲,正因为美国财赤还要不断扩大,难以收缩政府开支,才需要QE3融资。
目前美债市场需求极旺盛,10年期国债孳息收益率创了危机以来的新低2.14%,避险强烈有点超出人们预期。
QE3到来的时间 取决于美国债融资市场的状况,若需求开始短缺时...量宽是弥补政府财赤融资的缺口,本身不构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将美国QE3视为财政退出的替代物,这是不求甚解啊。QE本身是财政赤字融资的产物,换句话讲,正因为美国财赤还要不断扩大,难以收缩政府开支,才需要QE3融资。
目前美债市场需求极旺盛,10年期国债孳息收益率创了危机以来的新低2.14%,避险强烈有点超出人们预期。
QE3到来的时间 取决于美国债融资市场的状况,若需求开始短缺时...量宽是弥补政府财赤融资的缺口,本身不构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将美国QE3视为财政退出的替代物,这是不求甚解啊。QE本身是财政赤字融资的产物,换句话讲,正因为美国财赤还要不断扩大,难以收缩政府开支,才需要QE3融资。
目前美债市场需求极旺盛,10年期国债孳息收益率创了危机以来的新低2.14%,避险强烈有点超出人们预期。
QE3到来的时间 取决于美国债融资市场的状况,若需求开始短缺时...量宽是弥补政府财赤融资的缺口,本身不构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将美国QE3视为财政退出的替代物,这是不求甚解啊。QE本身是财政赤字融资的产物,换句话讲,正因为美国财赤还要不断扩大,难以收缩政府开支,才需要QE3融资。
目前美债市场需求极旺盛,10年期国债孳息收益率创了危机以来的新低2.14%,避险强烈有点超出人们预期。
QE3到来的时间 取决于美国债融资市场的状况,若需求开始短缺时...量宽是弥补政府财赤融资的缺口,本身不构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将美国QE3视为财政退出的替代物,这是不求甚解啊。QE本身是财政赤字融资的产物,换句话讲,正因为美国财赤还要不断扩大,难以收缩政府开支,才需要QE3融资。
目前美债市场需求极旺盛,10年期国债孳息收益率创了危机以来的新低2.14%,避险强烈有点超出人们预期。
QE3到来的时间 取决于美国债融资市场的状况,若需求开始短缺时...量宽是弥补政府财赤融资的缺口,本身不构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将美国QE3视为财政退出的替代物,这是不求甚解啊。QE本身是财政赤字融资的产物,换句话讲,正因为美国财赤还要不断扩大,难以收缩政府开支,才需要QE3融资。
目前美债市场需求极旺盛,10年期国债孳息收益率创了危机以来的新低2.14%,避险强烈有点超出人们预期。
QE3到来的时间 取决于美国债融资市场的状况,若需求开始短缺时...经济与投资断奶 股市牛市才会来临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可能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
经济与投资断奶 股市牛市才会来临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可能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
经济与投资断奶 股市牛市才会来临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可能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
经济与投资断奶 股市牛市才会来临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可能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
经济与投资断奶 股市牛市才会来临
国际上“唱空”和“做空”中国的声浪日盛,对冲基金们开始押宝于2012和2013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这个事件未必可能真的会发生,但只要今天中国经济中种种不安的因素不断发酵,就足以引起金融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使它们大获其利。
的确,主要国家中还没有哪个经济体历史上每年将一半左右的GDP用于资本形成(投资),中国是个例外。按照今天中国庞大的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这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