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1年03月02日 19:46

收货币不是万能但不收却万万不能

  

收货币治理通胀不是万能的,不收却是万万不能的

尽管1月份CPI公布数据4.9%,低于预期,我们仍将全年CPI预测(平均数)提高至5%。

低于预期的数据只是CPI中食品权重的降低和蔬菜价格的回落所致。但是本轮物价上涨的动力依然强劲,中东局势使得油价涨势加速,已经传递至农业生产资料-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涨势依旧,楼市限购使得租金上涨,且CPI中自有住房和租房项目占居住类的权重比例提高,这些因素都将在未来的CP...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4日 03:05

房价涨跌取决于真实利率水平

     

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听到的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4日 03:05

房价涨跌取决于真实利率水平

     

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听到的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4日 03:05

房价涨跌取决于真实利率水平

     

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听到的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4日 03:05

房价涨跌取决于真实利率水平

     

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听到的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4日 03:05

房价涨跌取决于真实利率水平

     

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听到的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

阅读全文>>
2011年02月14日 03:05

房价涨跌取决于真实利率水平

     

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太多了。

听到的流行说法是讲供给方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推高了地价,所以房价高,简单概括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但是我们看到过政府强迫别人买地吗,看到的是开发商使劲地出价买地。那开发商为什么要高价拿地呢,很简单是因为未来房价可以卖得更高,开发商是经济人,他是求利润的,谁会轻易买比面包还贵的面粉呢,那么市场只有一个推论,那...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0日 02:44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在中国,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似乎常常处出完全独立的状态,实体叫苦信贷资金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往往资金闲余充沛,配置的压力将债市的中长端利率压制得不断下行。

切莫因此就认为中国的信贷条件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这样犹如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货币与信贷其经济逻辑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的信贷条件是与抵押品相关联的,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依托抵押物发放出去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0日 02:44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在中国,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似乎常常处出完全独立的状态,实体叫苦信贷资金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往往资金闲余充沛,配置的压力将债市的中长端利率压制得不断下行。

切莫因此就认为中国的信贷条件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这样犹如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货币与信贷其经济逻辑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的信贷条件是与抵押品相关联的,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依托抵押物发放出去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0日 02:44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在中国,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似乎常常处出完全独立的状态,实体叫苦信贷资金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往往资金闲余充沛,配置的压力将债市的中长端利率压制得不断下行。

切莫因此就认为中国的信贷条件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这样犹如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货币与信贷其经济逻辑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的信贷条件是与抵押品相关联的,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依托抵押物发放出去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0日 02:44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在中国,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似乎常常处出完全独立的状态,实体叫苦信贷资金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往往资金闲余充沛,配置的压力将债市的中长端利率压制得不断下行。

切莫因此就认为中国的信贷条件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这样犹如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货币与信贷其经济逻辑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的信贷条件是与抵押品相关联的,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依托抵押物发放出去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0日 02:44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在中国,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似乎常常处出完全独立的状态,实体叫苦信贷资金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往往资金闲余充沛,配置的压力将债市的中长端利率压制得不断下行。

切莫因此就认为中国的信贷条件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这样犹如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货币与信贷其经济逻辑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的信贷条件是与抵押品相关联的,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依托抵押物发放出去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10日 02:44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非货币政策无效,是央行独立性迷失

在中国,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似乎常常处出完全独立的状态,实体叫苦信贷资金紧的时候,银行体系内往往资金闲余充沛,配置的压力将债市的中长端利率压制得不断下行。

切莫因此就认为中国的信贷条件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这样犹如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货币与信贷其经济逻辑上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的信贷条件是与抵押品相关联的,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依托抵押物发放出去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6日 01:26

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澄清三个伪命题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6日 01:26

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澄清三个伪命题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6日 01:26

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澄清三个伪命题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6日 01:26

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澄清三个伪命题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6日 01:26

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澄清三个伪命题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6日 01:26

关于中国通胀的三个伪命题

     

澄清三个伪命题

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关于它总是出现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似是而非,令人难以辨识。

在我看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三个伪命题。

一是输入性通胀。

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市场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24日 00:29

中国希望实现完美的宏观目标

   

数量调控不可能替代价格调控

中国经济棘手问题的前提很简单,就是愿不愿意减速。

时下传出的明年15%-16%的货币量(M2)的速度,对应的可能是一个较保守的经济增速8%政策符号。根据经验,实际操作意义其实不大。

可以简单匡算一下,从现在态势看,2011GDP增长达到9.5%~10%的水平是大概率的,所以名义GDP增速将在15%以上,我估计在此之上再加2~3个点的金融深化的货币需要,最后执行下来,2011M2增速可能和2010年差不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