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怎么啦
股市跌倒今天,与其说是非理性的表现,但在我看来,倒是这个市场露出了越来越理性的一面。至少现在大多数人不再奢望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来就救市了,大家也都能预期政府未来能出的牌越来越少,即便出来了,也只能是一部分人脱离苦海的救命稻草。对于政策救市的绝望,意味着市场正在与“政策市”渐行渐远。而反过来看,今天的市场却从来没有与宏观经济面如此地关联,这应该视为是一种进步。
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至20.9%,而去年同期增速为48%。若投资人认同这个20%的增速是个底,那么当下20倍市盈率的股市估值,应该是合理的,甚至是低估的;若大家认为这仅仅是利润增速下滑的开始,那就难讲了,未来盈利若滑向负增长,那么即便是按现在的20倍PE的估值水平看来,那也还是高估。显然,更多的人认同,这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
今日股市之颓势,恰是对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对当下宏观政策偏差的极度失望的情绪倾泻。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未来以某种危机的方式来结束这一轮全球经济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当下油价飙升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金融问题,或者是被操纵的工具。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那两次石油危机,此轮油价飙升的巨大成本自然很大程度上由承载着全球庞大的制造业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来承担。中国印度都是实行能源补贴的国家,全球的金融资本看到这一点,事实上已经形成对赌局面,赌你财政能撑多久,赌你敢不敢取消补贴、放开油价,反复炒作需求因素,你要是不放开,就消耗你的财政(国家储蓄),消耗你企业和居民的财富;你要是放开,可能会冒通胀失控的风险。
面对两难,政策当局权衡之中, 特别是可能当面临一个比较大短期冲击的时候,很自觉的选择是,延续补贴,把通胀压力延后,期望国际形势的转机,同时采用更强紧缩货币政策打需求,加快升值和大幅提高利率,信贷紧缩。如此,经济硬着陆风险便开始显现:企业面临两方面压力,成本上升,信贷紧缩,盈利下降,实质是生产率下降,本币的实际汇率有了贬值压力,这时政府财政状况开始恶化,储蓄被大量消耗,价格上涨导致进口激增,国际收支也可能开始恶化。要命的是,通常名义汇率快速升值被当作抑制通胀的手段,这时候很可能已经被忽悠到了高位,与实际汇率贬值的趋势形成巨大的落差,各方面条件具备了,资本就开始外流, 我们过去看到的“货币攻击”的一幕其实并非虚幻。
如果新兴市场国家扛不住通胀压力,先行溃败下来,需求骤然下降,资金自然撤出商品市场,回流美元资产,美元顺势转强,美国通胀解决了,美国以外的世界陷入通缩,再重新开启新一轮周期。在这个资金回流的过程中,累积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庞大储备大幅下降,与此对应的美国对外负债大幅下降。
有人认为在这轮危机中,先行死掉的不一定的是中国,从现在情况看,印度、印尼更有可能。但请你注意一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体量,只怕到那时,即便不死,也会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危机中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美国。
从内部看,中国的宏观当局正在践行着以上诱发危机的政策,直接讲吧,央行加了十几次准备金,加六七次息、发了好几千亿的定向票据,把经济体中最需要钱的部门的流动性都收走了,但对体制内部门却无能为力。一个直接的后果必然是,更加严重的经济资源错配,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更加向着政府(包括垄断部门)、向着外资倾斜。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垄断部门的生产率是最低的,吸收要素成本上涨能力也是最差,一旦遇到成本涨价压力之后,就倾向于外移,基础的能源、原材料行业的垄断放大了整个经济体通胀的压力。这些部门对货币政策不敏感,意味着它们能够更容易、更大份额占有信贷资源。而真正抵御通货膨胀压力能力最强的制造业部门,却承受最严厉的信贷紧缩,盈利下降的实质是企业生产率下降,当企业无法将成本上升的因素尽可能消化在企业内部时,就只能外移,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全面扩散,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演化成全面通货膨胀,以需求骤然下降、产能过剩、经济陷入通缩的泥潭而告终止这个周期。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股市跌到今天只有20倍PE了,还要不能有效吸引投资人入场,因为大多数人都在担忧,如果现行的政策还不刹车,中国经济的未来只有两个都不好的归宿:一个是“滞”与“胀”(现在情况看基本已成定局),更进一步的是另一个,即经济硬着陆,陷入通缩。
但是,如果真按此场景演变下去,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中国股市未来的大底一定是让外资抄到的。因为当内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强紧缩下纷纷凋敝,事实上也就给早蜂拥而至的外资廉价收购中国企业和国内资源提供了天赐良机。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