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行长说的是实话 人民币不太可能抛弃美元锚

 

央行的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之奥巴马即将访华,引发市场对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遐想,中国B股因此而暴涨。

尽管自去年9月份危机升级以来,人民币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状态,之后美金经历了一波“过山车”之旅,客观地讲,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有效汇率比之去年9月份之前的状态其实并未贬值多少。但是全球贸易环境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情况下,人民币招致欧洲、东亚贸易国抱怨,实属正常。

在我看来,这一次市场纯属瞎热闹。人民币短期内压根就升不了,或者讲不太可能放弃盯住美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6日表示,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并不大,应该是大实话。

尽管美国以外的世界都在嗷嗷叫,但是中国最大的利益忧关者美国,对于人民币汇率却罕见的低调。除了有时为了政治的票仓,偶尔会无关痛痒的讲两句,但伯南克和盖特纳几乎没有太多意见。

美国人心里清楚得很,全球最大的盯住美金的超级经济体一旦抛弃美元锚,美金跌势很可能加速。这将给可控的弱美金政策带来无尽的麻烦。在美金风雨飘摇之际,人民币的盯住某种程度是对美金最大的帮助。

倘若人民币显著升值意味着美国人进口成本上升(无论是从中国进口,还是把订单交给亚洲的其他竞争者,皆如此),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萎缩,经济复苏承压。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没有更多钱买美债,政府的债务困境只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激发市场美金做空的情绪。失控的弱美金是盖特纳和伯南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对于中国来讲,它需要的是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出口恢复能顶住政府投资日益递减的功效。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当然,中国跟那些将货币挂钩于美元的国家一样,为此可能付出的代价是,必然要“进口”越来越严重的资产泡沫和物价通胀。中国人储蓄在为对抗通胀做贡献的同时,也逐渐被稀释。尽管这也许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却是我们要明白的真象。

 

关于人民币汇率,我一直的观点是,解决之道一定要超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本身,人民币汇率的困境只不过是投资和消费内部失衡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宏观经济的总量问题,并不直接取决于贸易政策或产业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因为它们决定了资本的国际流动。而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这两个变量,几乎不受贸易政策的影响,更不会受到其他国家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影响,储蓄与投资的长期失衡,显然最终是由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的。

将人民币汇率作为一个工具来调控,不仅什么结果都得不到,而且把问题推向更加难以解决的境地,这一点,货币当局一定要充分吸取汇改以来的经验教训,不能教条。傻不隆冬地早早把升值预期勾起来,最后自己又手忙乱地对冲流动性。

理论上讲,实际汇率上升=名义汇率上升+通胀,劳动生产率进步所导致的实际汇率上升,要么名义汇率升上去,要么价格涨上去,如果名义汇率升得不到位的话,必然只能通过通货膨胀来释放。因此理论上名义汇率大幅升值可以来抑制通货膨胀。

但是任何理论一旦到了操作层面,最重要的不是理论本身而是约束条件。我们近些年劳动生产率在加速是不假,但其中有多少是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的结果?短期内通过压低要素价格高投入,也能取得同样的结果,这种资本密集型的模式能否持续?如果不可持续,当下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多少就有些虚火。

实际汇率冒虚火的情况下,盯住美金,美金贬值则意味着名义有效汇率很可能也跟随出现贬值,故此泡沫或是物价通胀的压力就要显现出来了。

由此观之,治本之道在于去虚火的根源(高投资和重商主义的经济模式)。虚火在,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根本稳定不下来,即便我们改变一下现行汇率政策的规则,从盯美元重新回到盯住所谓“一揽子”,也是枉然。

老实讲,在一个价格存在系统性扭曲的经济体中,货币当局根本不可能评估名义汇率到底要升多少,升得够不够,只要资源依然按政府的行政意志而配置,均衡汇率对于这样的经济体就没有太大意义。坦率地讲,当下人民币对美元6.8:1的价格中,有多少是热钱预期所造成的,有多少是经济失衡价格扭曲造成的,有多少是美元贬值造成的,剔除这些因素后,人民币真正又被低估了多少?我至今没有看到,哪位中国经济研究者们用西方经济学的模型能推演出来。仅是些“食洋不化”的玩意。

  

话题:



0

推荐

刘煜辉

刘煜辉

1460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教授,博导。 其他社会任职包括: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顾问;南方基金宏观经济顾问;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湘电股份等国企独立董事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30人成员。 近年主要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方向,在《比较》、《世界经济》等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权威传媒《财经》、《新世纪》周刊特约撰稿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