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汇率很大程度上是靠人民币的“软盯住”来维持
央行的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发市场对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遐想,人民币升值压力到底有多大?
美国人心里清楚得很,当下美元的汇率很大程度上是靠人民币的“软盯住”来维持的。
全球最大的盯住美金的超级经济体一旦抛弃美元锚,美金跌势很可能加速。这将给可控的弱美金政策带来无尽的麻烦。在美金风雨飘摇之际,人民币的盯住某种程度是对美金最大的帮助。
所以你看到,尽管美国以外的世界都在嗷嗷叫,但是中国最大的利益忧关者美国,对于人民币汇率却罕见的低调。除了有时为了政治的票仓,偶尔会无关痛痒的讲两句,但伯南克和盖特纳几乎没有太多意见。
倘若人民币显著升值意味着美国人进口成本上升(无论是从中国进口,还是把订单交给亚洲的其他竞争者,皆如此),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萎缩,经济复苏承压。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没有更多钱买美债,政府的债务困境只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激发市场美金做空的情绪。失控的弱美金是盖特纳和伯南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对于中国来讲,它需要的是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出口恢复能顶住政府投资日益递减的功效。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当然,中国跟那些将货币挂钩于美元的国家一样,为此可能付出的代价是,必然要“进口”越来越严重的资产泡沫和物价通胀。
过去所谓“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老模式的实质就是,中国人事实上拿自己的储蓄对外部消费者进行补贴。尽管这也许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却是我们需要明白的真象。
理论上讲,实际汇率上升=名义汇率上升+通胀,劳动生产率进步所导致的实际汇率上升,要么名义汇率升上去,要么价格涨上去,如果名义汇率升得不到位的话,必然只能通过通货膨胀来释放。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进步有多少真正是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的结果?短期内通过压低要素价格高投入,资本密集型强化必然也导致劳动生率的加速增长。
由是观之,中国强化高投资的政策刺激制造了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如果名义汇率不升,对内的货币购买力就必然贬值(资产泡沫和物价通胀),即便我们改变一下现行汇率政策的规则,从盯美元重新回到盯住所谓“一揽子”,也是枉然。无非是国内通胀压力大小的问题。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