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财政收敛还是在发生

中国是大政府经济

财政的概念宽泛,不仅仅局限于表内的财政收支上,

政府有万余家实体公司(包括融资平台,审计署调查是6700家,银监口数据是万余家)融资在做基建,政府还有庞大的国有企业部门,这些如果编制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的话,实际上都在政府的表外,都可以列支政府的或有负债,

更宽泛些,还有政府所控制的资源(税收优惠、补贴、土地、环保标准、矿权等等)所引致的私人投资,这些活动都与政府走得很近,行为上很多已经偏离了工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比如很多地方用补贴和土地引致大企业建产能,企业的目标就异化成为营收最大化,这是与地方政府谈判的筹码,企业利润更多来自政府补贴和土地等不动产升值。

 

去2011年12月,表内财政支出的钱还是花下去,但还是有所内敛的,虽然是突击花了一把,但还是少花了4000亿,所以赤字5000亿低于预算9000亿,目前中国的体制还是存不下钱,中国应高度重视超收收入转入政府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样在不扩大赤字率的情况,未来减税才有可操作、可持续的空间。

 

未来表内财政支出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会显著提高,这是现代国家的财政方向,唯有此,中国家庭的教育和看病的开销才可能降下来,消费才可能提振。

我们看到的政府经济活动的收敛,更多体现在这些表外。

投资的确下来了,而且很多规划实际上都在调整,比如说铁路,保障房、公路等等,我预计中国的实际投资速度会逐步回到朱政府时代的平均水平,大致是12%。今年可能15%,名义投资可能维持在18%

大面积基建开工的时代过去了。

你看看2009年中国平台增量贷款是3.05万亿,加上其他表外的可能在5万亿;

2010年有所减少,但不太显著

2011年这个数字应该是很明显的压缩了

2011年国有部门的投资应该也是显著减速的,一方面是自身财务的高杠杆,另一方面也是中央主动控制的结果

政府经济活动的收敛、财政回归中性,结构的公共财政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

坚信中国改革的主动性会极大增强,危机倒逼型改革其实对国家伤害极大,我们应该有信心。

在年三十,写下以上文字,祝诸位新年吉祥,祝我们祖国吉祥

话题:



0

推荐

刘煜辉

刘煜辉

1460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教授,博导。 其他社会任职包括: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顾问;南方基金宏观经济顾问;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湘电股份等国企独立董事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30人成员。 近年主要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方向,在《比较》、《世界经济》等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权威传媒《财经》、《新世纪》周刊特约撰稿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