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刘煜辉看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下)
 
6、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9月份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消费状况如何?中国消费前景如何?为什么?在外需下降,出口减少的情况下,消费能否担当起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如何提高中国整体消费水平?

三驾马车中仅有社会零售品消费上半年实际增长12.9%,保持稳健。但如果房地产衰退加剧,对消费需求(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抑制作用将十分明显。同时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显著放缓,上半年仅增长6.3%,比去年下降6 个百分点,资产泡沫破灭所致财富效应消失,使得消费增长也将面临很大压力。

启动内需关键在于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

政府消费提上去,将政府储蓄降下来,民生的欠账补起来,医疗、教育、廉租房、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加上去,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在我看来,为此搞点赤字也是值得的。

当然以上要顺利推进,牵涉更深层次改革,如财税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重新界定等等。

 
7、截至2008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外储增加额低于顺差额是否表明中国热钱在流出?外储未来走势如何?影响外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预计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要剔除商业银行上存外汇准备金的影响,再去看储备增长与顺差和FDI的差额。

总的看来,789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

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甚至停止。无论金融危机是否发生,都是如此,所以,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的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

 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8、国内GDPCPI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未来宏观政策上会有哪些变化?如何认识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未来政策着力点是什么?

短期政策刺激已经无改下滑的趋势了

对抗经济下滑,显然已非短期政策可以逆转,降息只能够减轻债务人的负担,但不可能重新刺激起信贷需求,面对经济巨大不确定性,供求双方都在主动收缩,没有深陷泥潭的企业早已刀枪入库,现金为王,银行也惜贷,信贷规模指标都用不完,降准备金率、松货币,只会把多余的钱进一步往债市里填。

政府主导投资基础设施的边际效果已经很差,中国现在1个单位GDP增量 57个单位投资来带动,等于货币进去了,没有产出多少实际的物质财富。

你会发现,很多基础设施都是过剩的,增加公共工程几乎无从下手(除了铁路和核心城市的轨道交通)。9798年那种冀望投资托住的模式若延续下去,只能导致更多的浪费,最终使增长放缓。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恶化很可能把银行拖下水,形成新的一轮不良资产的高峰。因为在中国银政信贷合作一直银行谋利的一个重要支柱。

未来着力点在于要靠体制改革提升效率

这方面其实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

理顺价格,放松价格的管制,让政府从能够施加影响的领域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要素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产业都是内生于价格的,价格顺了,扭曲的产业结构才能调整过来。

打破垄断,放松行业准入门槛,大力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部门,如金融、能源等,形成竞争机制。这样私人投资才能带动,才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经济体的效率才能实质性改善。

大幅减低个税(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补贴居民,提高其忍受通胀的能力;增值税转型来大幅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成本的压力,并辅以财政补贴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产业升级转型。

财税制度要做根本性改革,增值税改为到流通环节的消费税,改变政府激励,从保证经济增长的投资财政体制彻底转型,尽快实现向公共财政的转换。不是哪个地方投资多、烟囱多,哪个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才多,而是哪个地方民生好,人民财富增加,政府的税基才能丰厚。政府激励变了,GDP导向转向民生服务导向,政府才会真正从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才会把配置资源的权力重新交给市场。

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土地流转,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利益,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化,对于启动内需消费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告别旧时代和旧模式,探索深化体制改革,寻求新的增长方式,可能才是长远的良方。

 
919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801家,同比下降26.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3.74亿美元,同比增长39.85%20081-8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77.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60%1-7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4.54%1-6月份同比增长45.55%1-5月增速为54.97%1-4月增速为59.32%1-3月增幅为61.26%1-2月为75.19%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2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大幅增长了109.78%
 
数据可见,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08年以来一直呈现下降态势,其原因是什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下降是否表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的减弱?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上半年,FDI猛增不正常,在两税合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不降反升。主要是政策升值预期(升值来治通胀)导致大量热钱假道正常项目汇入国内。

 
10、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中国制造业如何摆脱目前困境? 
 

灾难性的。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就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所谓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 。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你就是拿定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11、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

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都是不解决问题的。

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话题:



0

推荐

刘煜辉

刘煜辉

1460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教授,博导。 其他社会任职包括: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顾问;南方基金宏观经济顾问;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湘电股份等国企独立董事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30人成员。 近年主要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方向,在《比较》、《世界经济》等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权威传媒《财经》、《新世纪》周刊特约撰稿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