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该收紧政策了(不要转摘)

 

央行提前宣布了6月份新增信贷1.5万亿,随后重启1年期央票,正回购规模高达1700亿,被视为近期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信号。

这是朝正确迈出的第一步,但还远远不够。你看看当下的流动性就知道,央行力度微乎其微,1700亿回购量仅仅是消化掉了部分最近的外汇占款的激增,银行的信贷水龙头还在喷涌。

当初提出的4 万亿渐成“经济刺激”的象征符号,这一政策的规模已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计划,而且似乎还在继续增加。按照中国2008年投资率45%测算,30万亿的GDP14万亿是投资,若今年投资增速保持在30%,当年新增就在4万亿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投资额在今年上半年估计同比增加在1倍以上,如果不控制,估计还会上升,5月份资本金比率从30%降到20%以后,一大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银行信贷哄抢的“香饽饽”。业内的佳话:“只要你有项目,我就为你融资”。我最近全国走了四、五个省会城市,全是大工地,热火朝天。

历史证明,中国的政府投资被激发起来了以后,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市场好了以后他就会自动下台了,必然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才能制止。因为很多项目的完成可能需要2-3 年甚至更长,这一高增长意味着明后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会非常大;如何压?中长期这么多,一压就是银行呆坏帐。

假设今年全年新增银行贷款能控制在10 万亿元,估计投入基建项目的贷款总计将4万亿,过剩的实业哪能吸收那么多剩余贷款(2007年景气光景新增贷款也才3.6万亿),想都想得到,相当部分涌向了股市和楼市。货币缺口(M2增速-名义GDP增速)拉大到20个百分点。上海股票市场综合指数在过去6 个月里涨幅超过60%1500只股票股价翻了倍,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平均住宅销售价格在15 月也上升了22%。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萧条年景房价却创了历史新高。

政府想撤,又怕经济再次掉下来,因为私人死后不接棒。所以一定程度上默认了房地产泡沫膨胀,希望将经济顶得更久一些,至少坚持到外部世界的经济回暖。对于中国经济,房地产既是投资,又是消费,更是财政。

我想决策者的想法总是理想的,希望楼市销售上来而价格温和地涨,但是这个是不可能,资本市场的规律从来就是买涨不买跌。上海等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一个月就完成,重新回到07年的高点,地价也上来了。

高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预期极难控制。尽管中国家庭负债率不高,尚有相当潜在需求释放空间。但是在新的财富创造机制形成之前,资产价格驱动的经济增长的结果只能是零和,财富进一步向着少数人集中。资产价格上升过快、延续时间越长,其破裂后对经济金融体系的损坏越大。

美国人有最复杂的金融系统和无所不能的美金霸权,尚且都破了。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大约10 年的资产泡沫,期间土地价格上升了78 倍,但1990 年泡沫破裂后,日本经历了18 年的通货紧缩,企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遭受了严重损害,至今还走不出来。中国把份额日益萎缩的家庭储蓄都驱赶到高价楼市和股市,消灭掉,那中国的转型真就永远成了泡影。

 

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中国政府的实际债务远远不止官方数据显示的不到20% 渣打银行最近的研究测算,政府债务总额接近GDP 60-70%而根据2004年财政部财科所的研究测算,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到91.18%

准确的数字不得而知,比较靠谱的数字有以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按保守估计,每年若递增1000亿,目前至少达1.3万亿以上);粮食棉花收购系统的亏损挂账 :一年度几百万,累计挂账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政府背书的隐形债务:银行不良贷款 (农行和其他未改制银行)6000亿~8000亿,高校债务 2000亿,国企亏损挂账,养老金缺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前任部长郑斯林2004年给出2.5万亿元的数字,以后每年都在递增 ,公积金、医保等存在的空账等等; 政府的道义债务,包括教育投入、社会保障责任、农民工的三项保障、环保等等。

一直以来,主流的意见是中国应该防通缩重于防通胀,在一个财富分配极不均匀的国家,谁最怕通缩,谁都心理明白。通胀所带来的大多数人实际福利的损失远大于靠投资吸收的那点就业所增加的收入。

老实讲,9月份就是一个眼前的一个槛,美国人的发债高峰将至,若真把通胀搞起来了,扛通胀是最花钱,因为不花钱,企业就得死,失业和财富缩水将聚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转型的结构性改革更要花银子,因为意味着资源配置要从政府向私人部门和家庭转移,政府收入要大幅减少,意味以前的民生福利亏欠政府要补齐。经济的短期效果真那么重要吗?把数千亿扔向毫无希望的出口退税的“黑洞”到底求个啥?

赶快节省子弹吧。该收紧政策了。即便私人短期内不愿回头。没关系的,经济速度掉一点,结构改善了,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赶快压缩新开工项目的审批,严格控制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和金额;重启信贷额度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总规模;在楼市和股市的泡沫初期,坚决把它压下去。以一个低的负债率度过1930年代以来就未曾有过的大衰退,不是一个很安全的事吗,全世界的人都会羡慕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飞蛾扑火呢?

 

 

 

话题:



0

推荐

刘煜辉

刘煜辉

1460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教授,博导。 其他社会任职包括: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顾问;南方基金宏观经济顾问;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湘电股份等国企独立董事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30人成员。 近年主要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方向,在《比较》、《世界经济》等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权威传媒《财经》、《新世纪》周刊特约撰稿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