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挤出之祸远甚于高利贷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今天在某省调研 政府基建大项目把企业挤出得很苦 这个远比高利贷的伤害大得多,各个副省长牵头 将辖内银行召集,信贷额度先保大项目(公路、电站、机场等等);剩下的额度,银行再向省内几个大企业:三一 中联 湘电一倾斜;其他的企业就只能是残羹冷炙了,其他省我想情况差不多。 我想对待中国的今天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武断的结论:为了产业升级,挤死它们算了。那样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为了产业升级,抑制政府的欲望...
我知道读了“财政决定货币” 很多朋友存有疑问。
为什么 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本应该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为什么我讲这个时期的中国货币供给极大程度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
我知道读了“财政决定货币” 很多朋友存有疑问。
为什么 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本应该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为什么我讲这个时期的中国货币供给极大程度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
我知道读了“财政决定货币” 很多朋友存有疑问。
为什么 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本应该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为什么我讲这个时期的中国货币供给极大程度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
我知道读了“财政决定货币” 很多朋友存有疑问。
为什么 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本应该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为什么我讲这个时期的中国货币供给极大程度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
我知道读了“财政决定货币” 很多朋友存有疑问。
为什么 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本应该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为什么我讲这个时期的中国货币供给极大程度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
我知道读了“财政决定货币” 很多朋友存有疑问。
为什么 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本应该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周其仁语),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为什么我讲这个时期的中国货币供给极大程度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
宏观结构剧烈变化的2003~2010
“中国模式”一般被理解为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支撑的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增长模式,但我们不能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32年作为一个整体而笼统定义之。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
中国货币扩张的内生与外生
批判“宽财政、紧货币”政策路线
体验新版博客 ...
宏观结构剧烈变化的2003~2010
“中国模式”一般被理解为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支撑的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增长模式,但我们不能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32年作为一个整体而笼统定义之。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
中国货币扩张的内生与外生
批判“宽财政、紧货币”政策路线
体验新版博客 ...
宏观结构剧烈变化的2003~2010
“中国模式”一般被理解为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支撑的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增长模式,但我们不能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32年作为一个整体而笼统定义之。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
中国货币扩张的内生与外生
批判“宽财政、紧货币”政策路线
体验新版博客 ...
宏观结构剧烈变化的2003~2010
“中国模式”一般被理解为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支撑的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增长模式,但我们不能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32年作为一个整体而笼统定义之。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
中国货币扩张的内生与外生
批判“宽财政、紧货币”政策路线
体验新版博客 ...
宏观结构剧烈变化的2003~2010
“中国模式”一般被理解为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支撑的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增长模式,但我们不能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32年作为一个整体而笼统定义之。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
中国货币扩张的内生与外生
批判“宽财政、紧货币”政策路线
体验新版博客 ...
宏观结构剧烈变化的2003~2010
“中国模式”一般被理解为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支撑的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增长模式,但我们不能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32年作为一个整体而笼统定义之。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政府经济活动的扩张
中国货币扩张的内生与外生
批判“宽财政、紧货币”政策路线
体验新版博客 ...
抑制高利贷泛滥的政策组合
-紧财政+取消信贷配额制和下调存准率+升政策利息率
今天中国的高利贷泛滥。
央行统计的小口径的社会融资总量中,非传统信贷的信用供给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这个结构是最近一两年发生跃变的。
这些资金的去向是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今天中国有什么行业还能获得20%至50%的年度资金回报率才能承接这样高成本的资金。那只有资产泡沫的惯性。过去的八年,他们的确看到了资产价格(土地、楼...
抑制高利贷泛滥的政策组合
-紧财政+取消信贷配额制和下调存准率+升政策利息率
今天中国的高利贷泛滥。
央行统计的小口径的社会融资总量中,非传统信贷的信用供给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这个结构是最近一两年发生跃变的。
这些资金的去向是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今天中国有什么行业还能获得20%至50%的年度资金回报率才能承接这样高成本的资金。那只有资产泡沫的惯性。过去的八年,他们的确看到了资产价格(土地、楼...